【文章目錄】
1.藏在潛意識中的霸凌根源
2.霸凌者在權力遊戲下的深層心理動機
3.被霸凌者的困境
4.砍掉重練打造新關係

謝宜容分署長對下屬的言語霸凌、情緒勒索,無異於一場心理凌遲。這不僅是一場權力的遊戲,更是潛意識中黑暗面的具體呈現。我們不禁要問,是什麼樣的潛意識驅使一個人做出如此殘酷的行為?又有哪些潛在的因素導致了被霸凌者的弱勢地位?

藏在潛意識中的霸凌根源

霸凌行為並非只是外在的攻擊,其實仔細觀察,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人的行為模式,其實是深深根植於潛意識的運作模式中,透過剖析,我們可以非常直觀的看見人性陰暗的角落。以謝宜容分署長對下屬的霸凌行為為例,完全就是個活脫脫的社會案例,署長過往的生命經驗我們或許不清楚,可能有些未解的情緒衝突,甚至是心理創傷(例如對權力的渴望、控制欲的追求),但對我而言,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,至始至終都是如此。

在潛意識層面,霸凌行為往往是內心不安的外在化表現。這種不安可能來自於深層的匱乏感,無法從內部獲得自我價值認同,於是透過壓迫他人來暫時平息內心的焦慮和虛榮需求。心理學研究顯示,許多霸凌者在過去可能曾經是受害者,他們將未被療癒的創傷轉化為對他人的攻擊,以掩蓋自身的脆弱。

白話解釋就是:「為了不讓自己受傷,我必須先發制人」

潛意識中的霸凌根源,也可能與社會文化有關。在後資本主義的競爭激烈環境中,權力與成功被過度強調,導致個人潛意識中產生對「支配」的渴求,甚至將他人視為實現目標的工具,你也可以看成只要「有權、有錢 = 成功」。然而,這種行為模式的代價是巨大的,無論是對受害者還是施害者本身,都會帶來長期的心理影響。

因此,要真正解決霸凌問題,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討潛意識中的動力,學會辨識並處理內心未解的情緒與創傷。當我們學會辨識內心深處的情緒,同時讓更多人認識情緒,那麼霸凌這件事就有機會從根本開始避免。

💠IG優文延伸分享|潛意識的擇偶條件

霸凌者在權力遊戲下的深層心理動機

權力,對於霸凌者而言,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地位象徵,更是他們施展暴力行為的核心驅動力。在組織結構中,特別是位居高層的霸凌者,往往透過權力的不對等來操控他人,透過「打壓」、「羞辱」作為展現自身優越性的重要手段。如同前面所提到的,這種行為背後,其實在潛意識裡,藏著特殊的心理動機和未被療癒的情緒需求。

在潛意識的影響下,霸凌者可能將貶低他人視為自我價值的補償機制。他們試圖透過他人表現的失敗來反襯自己的成功,並以此鞏固其在權力結構中的穩定地位。然而,這種內心驅力往往並非表面的自信,而是潛藏的不安與自我懷疑。霸凌行為成為了他們掩蓋內在脆弱與無力感的面具。

更深層的心理動機則在於「掌控欲」的追求。許多霸凌者在早期生活經驗中,可能曾感受到強烈的無助感或被排斥的痛苦,這使得他們在成年後渴望透過操控他人來重新掌握命運,因為,小時候連自己想買一根棒棒糖,都會被家長限制,想要做什麼也會被管控,所以當我終於成年、長大了,我就要拿回我原本應該有的權利,而且我還要更多!

他們需要不斷地尋找新的征服目標,以填補內心的匱乏,從他人的屈服中獲得短暫的滿足感。然而,這種扭曲的成就感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平靜,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的焦慮與內耗。

霸凌者的潛意識動機,與權力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。當一個環境過度強調競爭與個人成就,忽視情感支持與心理健康時,權力便成為部分人用以確立自我價值的主要工具。在這樣的氛圍下,霸凌行為不僅得以滋生,還可能被視為「強者」的象徵,進一步強化了霸凌者的心理模式,且心理師分析也是如此,因為多重的環境因素影響,導致人的行為模式產生了變化。

💠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|從精神醫學看校園霸凌(一)「霸凌」是如何產生的?

被霸凌者的困境

被霸凌者的困境,往往是一場無聲的掙扎,他們身陷於內外壓力交織的迷局中,難以尋求突破口。面對霸凌者的壓迫,被霸凌者通常缺乏反抗的勇氣,其潛意識可能充滿恐懼與無力感。小時候我自己也受過霸凌,身材比我高大的同學故意找碴,透過言語、行為上的攻擊,體型比較弱小我自然打不過,現在回頭看,其實當時的心態除了憤怒、不平衡之外,也帶有恐懼感,因為害怕接下來會導致自己惹上更大的麻煩。

套用在職場上,例如失去工作或遭受更嚴重的報復,而這種畏懼常常被霸凌者的權力象徵放大;而在潛意識的部分來說,被霸凌者之所以成為被霸凌者,一定也有其原因跟理由,通常是他們內心的狀態,讓自己逐漸被外界放置在這個位置,甚至是當霸凌行為第一次產生的當下,就默許了這件事情的發生,把憤怒、無助、委屈…等情緒都往內吞,更進一步甚至將問題歸咎於「是我不好,所以才被打」等念頭,這無疑就是讓自己內部動力與信心再更進一步地削弱,讓他們更難公開向他人求救,因為害怕自己成為大家眼中的「異類」。

在潛意識層面,被霸凌者可能將自己置於一個無助的角色,認為改變現狀超出自己的掌控範圍。他們可能內化了霸凌行為,開始質疑自身的價值,甚至將問題歸咎於自己,這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反抗的動力與信心。此外,對孤立的恐懼使他們更難公開求助,害怕因此被同事或朋友疏遠,成為組織中的「異類」。

然而,外在的社會和企業環境也加劇了被霸凌者的困境。許多 企業/團體 中缺乏明確的保護機制,或對霸凌行為抱有默許態度,讓受害者感到無路可退。其實社會對霸凌現象的認知不足,更可能導致受害者的經歷被忽視,甚至被解讀為「過於敏感」或「缺乏抗壓性」。這種冷漠的氛圍不僅壓抑了被霸凌者的聲音,也使他們的情況更加孤立無援。

長期遭受霸凌的受害者,往往會面臨深遠的心理影響,還有一個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團體,就是「家庭」,家庭往往造成的影響更為深遠,父母透過言語給予孩子精神上的凌遲,其實往往都是造成孩子人格丕變的關鍵,因為長時間情緒無法釋放,例如焦慮、抑鬱、自我價值感降低,導致出現憂鬱症的機率提高不少,甚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。這些心理創傷不僅影響其身心健康,還可能延伸到職場外的生活領域,例如人際關係緊張或自我效能感的喪失。

對於被霸凌者而言,自己的每一個行為,都有可能導致自己再次受到傷害,因此除了完善外在保護網之外,更多的是要協助當事人的內在狀態,找到自己由內而外的力量才是根本,唯有自己能持續給予自己力量,總會有一次可以抵抗成功,只要成功過一次,那麼這個經驗、感受就會完全烙印在被霸凌者的內心,成為往後持續自我保護的力量

讓內在力量成為新關係的利器

除了支持政府終止職場霸凌的風氣之外,內在動力才能促使一個人發生「實質」上的變化。以下幾點給予大家參考:

  1. 靜下來觀察自己的狀態
    每個人的視角所見,都是不同的世界,而自己的狀態才是核心,先練習「覺察」確認到自己的情緒是首要條件,等到已經非常熟悉後,可以開始練習記錄自己的情緒。
  2. 練習求助外部支援
    目前我本身有提供免費的文字對話服務,透過文字對話,其實可以讓你快速的找到情緒出口,也能在不同情況下,避免自己陷入情緒漩渦裡面,做出不理性的行為,造成終生遺憾。
  3. 嘗試改變
    改變這件事我知道很難,凡事先求有再求好,每一件事情的開端都是從微小的第一步開始,只要有做,那怕一開始完全看不到大家眼中的「正向回饋」我覺得也沒關係,先開始練習,才有機會變好,畢竟,這些都是我們願意去付出、改變的事物,人生只有一次,我們可以擁有不同的選擇,也可以做出很多我們從來不知道自己做得到的選擇。

霸凌不僅是外在的高攻擊性的行為模式,在精神上也是非常高壓,但透過內在狀態改善,從自身開始改變,進而影響他人,或是從下一代開始,讓他們對於情緒擁有正確的認知與判斷,最終必定能減緩這些事情的發生。


我是莫彼,讓你內心深呼吸☺️

✳️官方LINE:請點我
✳️Instagram:請點我
✳️品牌簡介:請點我

回到頂端

Mobree 莫彼|催眠師
Mobree 莫彼|催眠師

🐘 Mobree 莫彼,讓你內心深呼吸。

我相信,只要是人,除了先天內分泌以外的問題,
一定都能找到內心的主因,只要願意,就能變得比以前更好🔅

所以我用邏輯、理性思維,取代以往常見的療育方式,
如同學習加減乘除,學會了基本上就是回不去,
讓你一輩子都受用💖

【品牌簡介 - Canva】
https://tinyurl.com/2x3v5u8j

文章: 5